因為中二病或是僅僅因為不好學,高中的時候英文不及格是家常便飯。大學後也被順理成章地分到級別最低的一檔英文班,曾被英文老師嘲諷「你們能坐在這裡,數學成績應該都不錯」。
10年前來日本留學後才猛然發現:英文不好學術研究就難以順利進行,參加國際學會也必須使用英文發表,另外想跟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交流也只能講英文。因此我不得不在學日文的同時被動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很多人說學日文後因為片假名的緣故英文會倒退,但從我的經驗來看自學日文反而讓我理解了學習語言的通用方法,即「記住最低限度的語法與單詞,在試錯中收集反饋,用反饋來理解下一步應該要學什麼」。 完全沒有想到,在這個過程中當年不拿手的英文成了我的興趣之一,到今天為止每個禮拜都去同一間咖啡店參加英語會話並且已經持續了6年。
近幾年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有機會參加日本的Tech Conference,主辦方一般都會邀請世界級別的名人或著大佬來進行最開始的Keynote演講。 但問題是參加的日本程序員多半不會英文或是不敢講英文,從 Google Cloud Certification 最開始只支持英文和日文(現在應該也是,懶得查了)就能看出日本程序員整體的水平。所以主辦方基本都會貼心地為參加者準備好同聲傳譯,每個座位都配備有接收器和耳機。 根據我最近參加的三個不同的Conference的經驗,會英文的優勢其實不在於不需要戴那個同聲傳譯耳機,而是在結束後的「懇親会」可以跟演講嘉賓一對一聊天幾十分鐘,請教問題並交換聯繫方式,屢試不爽(n=3)。因為基本上英文不好又害羞的日本程序員不會跟你競爭。如果是在國際性的Conference,類似這樣的機會恐怕很難得,演講者多半沒有時間跟你一對一聊那麼久。
英文這個工具,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派上用場。 就像著名程序員原子能說的那樣, 英語才是最好的計算機語言 。